环保


特朗普希望印度购买美国玉米

2024年10月7日,一名妇女在阿姆利则的一个谷物批发市场用筛子将谷粒与稻壳分开:谷歌翻译好累,其实就是筛谷。

温网时事新闻,印度从短缺到过剩的转变是其农业部门的胜利,为什么印度不买哪怕一蒲式耳的美国玉米?

这是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Lutnick)最近在批评印度贸易政策并猛烈批评其市场限制时提出的问题。

在另一次采访中,卢特尼克指责印度阻碍美国农民并敦促其开放其农业市场——建议采取配额或限制作为可能的做法。

农业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不断升级的贸易战的关键战场,针锋相对或互惠关税将于4月2日开始实施。

关税是对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征收的税。特朗普多次将印度称为“关税之王”和贸易关系的“大滥用者”。

多年来,华盛顿一直推动扩大印度农业部门的准入,认为这是一个尚未开发的重要市场。但印度却以粮食安全、生计和数百万小农户的利益为由,坚决保护印度农业部门。

可以肯定,印度从一个粮食短缺的国家转变为一个粮食过剩的国家是其最伟大的成功之一。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印度依靠粮食援助来养活其人口,但一系列农业突破改变了这一现状。印度实现了主食自给自足,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国。园艺、家禽和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其食品篮子。

如今,印度不仅养活了其14亿人口,而且作为世界第八大农产品出口国,还向世界各地运送谷物、水果和奶制品。

然而,尽管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印度农业在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市场准入方面仍然落后。全球价格波动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挑战。农作物产量远远落后于全球最佳水平。小规模土地持有使问题更加严重——印度农民平均耕种的土地不到一公顷,而美国农民在2020年的耕种面积超过46公顷。

因此,生产力仍然很低也就不足为奇了——农业雇用了印度近一半的劳动力,但仅占GDP的15%。相比之下,美国只有不到2%的人口依赖农业。由于制造业工作机会有限,更多的人只能从事低薪的农业工作,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不寻常的趋势。

这种结构性失衡也影响了印度的贸易政策。尽管印度农产品过剩,但为了保护农民免受廉价进口商品的冲击,印度仍维持高关税。印度对农产品进口征收中高关税,税率从零到150%不等。

总部位于德里的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GTRI)的数据显示,印度对美国农产品征收的加权平均关税(即每种进口产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为37.7%,而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的加权平均关税为5.3%。

GettyImages2024年7月14日,妇女正在印度阿萨姆邦纳加奥恩区的一片稻田里种植稻苗。盖蒂图片社
印度农民平均耕种面积不足一公顷,而美国农民在2020年的耕种面积超过46公顷
印度和美国之间的双边农产品贸易规模不大,仅为80亿美元(62亿英镑)。

印度主要出口大米、虾、蜂蜜、植物提取物、蓖麻油和黑胡椒,而美国则出口杏仁、核桃、开心果、苹果和小扁豆。

但随着两国致力于达成贸易协议,专家表示,华盛顿现在希望推动“大宗”农产品出口-小麦、棉花、玉米和玉蜀黍-以缩小与印度4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德里社会发展委员会智库的贸易专家比斯瓦吉特·达尔表示:“这次他们不打算出口浆果之类的东西。这场博弈更大。”

专家认为,迫使印度降低农产品关税、削减价格支持并开放转基因作物和奶制品,忽视了全球农业的根本不对称。

例如,美国对其农业提供大量补贴,并通过农作物保险保护农民。

GTRI的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表示:“在某些情况下,美国的补贴超过了生产成本的100%,这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可能会对印度的小农户造成毁灭性打击。”

农业是印度的支柱产业,养活了7亿多人口,几乎占该国人口的一半。

印度对外贸易学院世贸组织研究中心前主任阿比吉特·达斯表示:“要记住的关键一点是,两国的农业完全不同。”

“美国拥有商业化农业,而印度则依赖集约化、自给性农业。这是数百万印度人的生计与美国农业综合企业的利益之间的问题。”

但印度农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外部的。达尔先生说,该行业面临的许多困难都是“自身原因”。农业长期以来资金不足,只获得不到印度总投资的6%——这些资金原本用于基础设施、机械和其他对增长至关重要的长期资产。

法新社2024年2月18日,在距新德里以北约200公里(125英里)的帕蒂亚拉区Shambhu附近的哈里亚纳邦和旁遮普邦边境,一名男孩举着标语牌参加农民抗议,要求最低农作物价格。法新社
印度农民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提高农作物价格
为了保护数百万人的生计,政府通过进口关税和价格支持来保护小麦、大米和奶制品等主要农作物。“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激发人们的信心,”他说。

四年前,数万名农民举行抗议,要求提高主要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和大米)的价格,并要求政府对最低扶持价格进行法律保障。

“即便是相对富裕的农民出售剩余农产品,短期内也看不到转机。如果他们有这种感觉,想象一下自给自足的农民的困境,”达尔先生说。

除了国内的不满情绪之外,贸易谈判还增加了另一层复杂性。

达斯表示,印度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与美国达成一项协议,既考虑到美国在农业方面的出口利益,又平衡印度在农业领域的利益”。

那么前进的道路是什么?

斯里瓦斯塔瓦表示:“印度绝不能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开放其农业部门。”他警告称,这样做会破坏数百万人的生计,威胁粮食安全,并导致廉价进口商品充斥当地市场。

“印度必须优先考虑国家利益,保护农村经济。贸易合作不应以牺牲我们的农民、粮食主权或政策自主权为代价。”

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印度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利润,提高竞争力,以促进出口。农业企业Olam的UnupomKausik估计,凭借全球最高产量,印度可以产生2亿吨稻米的盈余,足以满足全球贸易需求并消除饥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特朗普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几乎没有投资农业生产能力,”达尔先生说。“目前,争取时间是最好的策略——或许可以向美国提供更便宜的工业品进口作为交换。”

但他表示,为了取得最佳结果,印度必须“采取强硬态度。基本上,告诉美国-我们愿意在其他方面进行谈判,但不要破坏我们的农业”。

显然,印度面临的挑战是要从强势地位进行谈判——提供足够的条件让华盛顿留在谈判桌上,同时保护其农村支柱。毕竟,在全球贸易和农业中,时机和耐心往往能带来最好的收获。特朗普是否愿意等待,目前尚无定论。

  本文“美国印度”来源:http://www.wenzhou.co/shishi/6216.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编辑: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