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猴痘病例四起 会传入中国吗?

欧美猴痘病例四起,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猴痘疫情开始了,网友担心,猴痘病毒会传入中国吗?这个问题实际上很明显,我们不可能完全封闭边境,猴痘病毒传入中国的风险肯定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消息称,截至5月21日,已有12个非猴痘流行的国家向该组织报告了92起猴痘确诊病例和28起疑似病例,预计全球猴痘确诊病例会继续增加。世卫组织预计将在未来几天为各国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以减缓猴痘传播。

此次在欧美多国发生的猴痘有多种特点,表现为国家和地区不同,传播链不同,时间持续较长,传播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有变化,因而最终可能演变成一种变异的或新的疾病。

更让公众关心的是,目前猴痘尚未传入中国,未来是否有这种可能性?这一病毒今后是否可能会引发全球大流行?

源头宿主并非猴子

欧美地区已确诊的猴痘不足100例,但未来可能大幅增多,现在以色列也已出现一例。尽管如此,这次流行与该病在传统的非洲地区的发病数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

从时间上看,猴痘出现于自然界已数千年,而肆虐人间只不过几十年。猴痘1958年在猴子身上被发现,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发现了首例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是一名9个月的男孩。但多年来,这只是一种地方性疾病。

“猴痘”的名字听起来虽和猴子有关,实际上猴子并非该病毒的源头宿主。也就是说,猴痘病毒的真正来源并非猴子。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物种被发现感染了猴痘病毒。一些证据表明,非洲本土啮齿动物,如冈比亚巨鼠和松鼠,可能是该病毒的源头宿主。

联合国网站介绍,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病人症状与过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等,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随着在1980年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和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成为最严重的和天花同类型的正痘病毒。本轮疫情暴发前,猴痘病例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散发。

在最早发现猴痘的刚果(金),每年都有多达上千人被感染。最近,世卫组织刚果(金)办公室发布消息说,今年年初以来,该国共有1200多人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病例遍布全国18个省,造成58人死亡。此前,世卫组织的统计是,2020年1月1日至9月13日,刚果(金)26个省中17个省共报告发生4594例猴痘疑似病例,包括171例死亡,病死率为3.7%。到1986年为止,全球95%的报告病例发生在刚果(金)。

2003年,美国在进口染疫动物之后出现过一次猴痘疫情。2018年在以色列和英国及2019年在新加坡曾确认出现单一输入性病例,所有诊断病例都是来自尼日利亚旅行者。只有在英国,一名卫生工作者被确诊为继发性病例。

通过基因组测序,如今猴痘病毒已划分成两个“阵营”:中非(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通常,中非猴痘病毒与更严重疾病、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频繁的人与人传播有关。

这次在欧洲传播的确诊病例是猴痘病毒西非分支引起。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报告中表示,西非分支病死率为3.6%。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也可能受到传播途径、宿主易感性和感染病毒量的影响。来自葡萄牙确诊病例的基因组序列表明,导致当前疫情的猴痘病毒与2018年和2019年从尼日利亚输出到英国、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病例密切匹配。

性接触成为重要传播方式

猴痘的传播需要经过两个阶段。从动物传播给人,这是第一链条,而人际间传播是第二链条,后者比前者传播要弱。从第一链条看,猴痘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到受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伤口黏膜传播。人际之间二次传播主要由于密切接触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或被患者体液或病变组织污染的物品,以及呼吸道飞沫传播。

而在猴痘引发的此轮关注中,以上两种传播方式没有变化。性接触引发的传播值得重视。

世卫组织负责传染病防治的执行主任海曼称,现在看来,猴痘病毒已经以性传播、生殖器传播的形式进入人群,并且正在像性传播疾病一样传播,这扩大了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世卫组织一再强调,不能将这种疾病污名化。欧美以外的大量病人还是因为亲密接触传播的,无论是接触动物的血液、体液、脓液、黏液、伤口,还是人的血液、体液和衣物。世卫组织确认,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至13天,但也可能在5至21天之间。

同样令人担心的是,欧美的病例中有人连续多次感染,例如,多达6次。这是否意味着猴痘病毒变异,还需要基因检测来确认。

是否会引发大流行?

猴痘是否会传入中国?又能否在全球引发大流行?

WHO发现,中年和年轻人感染猴痘的风险可能更大,这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这些人在儿童时期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澳大利亚科学家在202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表示,天花的根除导致世界各地常规天花疫苗接种的终止,这可能导致尼日利亚自2017年以来出现的人类猴痘病例增加。

由于猴痘与天花是近亲,天花疫苗可以预防猴痘。但由于原始(第一代)天花疫苗已不再向公众提供,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于2019 年批准了一种基于改良减毒痘苗病毒(安卡拉毒株)的疫苗用于预防猴痘。这是一种两剂疫苗,预防猴痘的有效性为85%。该疫苗由丹麦生物技术公司Bavarian Nordic研发,是一种在人体内不能够自我复制的缺陷型病毒疫苗,安全性相对较高。

此外,猴痘也是可以治疗的。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2018年批准了首个用于治疗天花的药物TPOXX(tecovirimat),对猴痘也有疗效。2022年欧洲医学协会 (EMA) 也将tecovirimat用来治疗猴痘,但这款药物尚未广泛使用。世卫组织认为,应该在临床研究环境中通过前瞻性数据收集对tecovirimat进行监测。另外,抗病毒药物和牛痘免疫球蛋白也可治疗猴痘。

从传染性和致命性看,猴痘也无法掀起太大的风浪。猴痘病毒基本传染数R0值一直小于1,这表明其传染力弱,病源会逐渐消失,难以造成大规模流行病。

但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牛痘)后,目前40岁以下的人群对于天花和猴痘普遍没有免疫力。由于没有特殊途径,如从动物到人,以及从国外传入,因而此轮疫情中中国目前尚无猴痘感染。但传染病是没有国界的,猴痘病毒输入国内风险仍持续存在,并随着欧美出现疫情,输入性病例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需要保持密切关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山感染”的微信公众号提示,国内临床医生应将猴痘感染视为水疱疹的临床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并应联系疾病预防与控制或相关机构测序鉴定。应及时隔离、检测和通知疑似病例。

天花病毒与猴痘病毒都同属痘病毒科的双链DNA病毒,但是猴痘的毒性比天花要弱不少。尽管如此,国内仍需要在密切关注国际猴痘疫情的同时,提前做好准备,开发诊断方法和试剂,以便及时发现输入性病例,阻断传播。同时,应该着手储备特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以免出现病例后处于被动局面。 

  本文“”来源:http://www.wenzhou.co/yiqing/1480.html,转载必须保留网址。
(文/张田勘)